原创志玲姐的童药圈儿科博士志玲姐
维生素D是宝宝需要常规补充的营养素,因为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吸收。维生素D缺乏常常导致佝偻病,尤其是在这些情况下,更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症。
妊娠或者哺乳妈妈摄入不足
维生素D3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在一些海鱼(如鲨鱼)的肝脏含量丰富,乳类(包括人乳及牛、羊乳等)、蛋黄、肉类等含量皆很少,谷类、蔬菜、水果中则几乎不含。
由于由于摄入不足或者患营养不良、肝肾疾病等原因,孕期及哺乳期的妈妈出现维生素D缺乏,使得婴儿出生时贮备不足,同时乳汁中维生素D含量也会降低。
辅食添加不够
纯母乳喂养或素食为主的儿童可能出现维生素D摄入不足的情况。人乳和牛乳中维生素D含量较少,人乳中维生素D平均含量只有22IU/L(15~50IU/L),如果婴儿纯母乳喂养,奶量按ml/d计算,那么摄入的维生素D含量也只有11~38IU/d。
查看儿童对维生素D的需求量。我们建议选择维生素D强化的婴儿配方奶粉,及时添加肝泥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或者补充维生素D制剂。
图片来源于:pixabay
皮肤合成维生素D不足
皮肤经阳光紫外线照射合成是人体所需维生素D的重要来源,婴儿只穿尿布每周晒太阳30分钟或者穿衣服每周晒太阳2小时,可以使血浆维生素D水平维持在27.5nmol/L。
但地区纬度、季节、衣着及空气污染等影响紫外线照射强度均可以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因此,北方、多雨多雾地区、冬季、衣着多、少出户外及工业区污染严重处常紫外线照射少,皮肤内维生素D合成不足。
美国儿科学会提醒,6个月以下的婴儿应避免阳光直射,以降低皮肤癌的发生风险。
UV-B(~nm)可以促进皮肤高效合成维生素D,因此在上午9~10点和下午3~4点(不论春夏秋冬)晒太阳较为合适,其他时段并不建议。
其他原因
生长发育速度过快:对维生素D的需求量大,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
疾病的影响:患胃肠道疾病和肝胆疾病可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另外肝肾功能损害可使维生素D羟化障碍,导致25-(OH)-D生成减少。
药物影响:抗惊厥类药物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以及抗结核药(例如异烟胼)可干扰维生素D的合成与代谢,导致维生素D缺乏;另外糖皮质激素可对抗维生素D的钙调节作用。
图片来源于:pixabay
宝宝应该补多少?
孩子出生之后,每天补充IU维生素D,直到2周岁为止。
如配方奶喂养,配方奶中都添加了维生素D,但含量不一定够。宝爸宝妈可参照配方奶粉的营养标签计算一下,如果不够,还需额外补充维生素D。
2岁以上的孩子,可根据每天户外日照时间以及饮食等具体情况,由儿科医生决定是否继续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
每日补充~IU维生素D都是非常安全的。权威指南推荐1岁以上幼儿的上限补充量为IU,婴儿每天服用IU、持续服用6个月才可能引起中毒。
维生素AD是什么?
维生素AD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复方制剂,常被称为“鱼肝油”。维生素A的膳食来源很丰富,一般宝宝不容易缺乏,所以不推荐常规吃“鱼肝油”。
很多家长错把“鱼油”当做“鱼肝油”来购买。“鱼油”的成分是w-3不饱和脂肪酸,和“鱼肝油”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千万不要弄混了。
对于正常的足月儿,建议单纯补充维生素D;
如果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则需要补充维生素AD剂;
食物匮乏地区或家庭饮食不均衡的儿童可预防性补充补充维生素AD剂到3岁。
维生素D怎么选?
不推荐使用维生素D代谢产物及类似物(骨化二醇、阿法骨化醇、骨化三醇、双氢速甾醇)进行常规的维生素D补充。
维生素D3优于维生素D2。
维生素D3跟人体天然合成的维生素D的种类一致,因此更推荐维生素D3。此外,食物中的油脂能促进维生素D的吸收,建议维生素D制剂随着食物一起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