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财经
年12月16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1.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后,一般出现什么症状?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后,大多数症状较轻,初期以发热为主,多数为高热,伴有干咳、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可有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表现,少数患儿可继发肺炎。需要注意的是,婴幼儿可能会因为体温迅速上升导致热性惊厥,家长需警惕。
2.什么情况需立即就医?
如果宝宝感染新冠病毒后,精神状态好,不影响吃喝,口服退热药物后体温能降至正常,可以观察宝宝病情变化,根据需要就医。
当您的宝宝出现以下情况,需尽快就医:
·小于3月龄宝宝,一旦发热,立即就医
·持续高热超过3天
·热退后精神差,宝宝声音嘶哑、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尿少,发热持续不退伴烦躁、嗜睡、皮肤发花、抽搐等需及时就诊。
3.儿童热性惊厥发作,家长如何应对?
·不需要用勺子、筷子等硬物撬开牙关(容易损坏牙齿)。
·不需要把毛巾、手指等塞进孩子嘴里(一般发作时很少会把舌头咬破,这样做反而容易阻塞呼吸道)。
·不需要喂水喂药(容易误吸入呼吸道)。
·不需要用力按住、摇晃或者紧紧抱住孩子(容易缺氧)。
·不需要用针扎人中(容易继发感染),而且亦没有证据表明按压人中可以缩短发作时间。
惊厥常会自行停止,最重要的是防止发作带来的意外伤害,将孩子放在平坦不易受伤的地方(没有尖锐、坠落物品,没有窒息风险),解开衣领,保持头向一侧倾斜,清理口鼻腔分泌物,避免误吸唾液及呕吐物,尝试记录时间,一般3-5分钟可自行缓解,缓解后送医。若发作持续超过5分钟,需要就近就医或者打求救。
4.儿童发热,什么程度用药?如何用药?
指南推荐2月龄以上儿童,腋温≥38.2℃或伴有明显不适时,可采用退热药处理,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不推荐两药联合或交替使用,因有可能导致剂量错误或混淆给药间隔时间,导致药物过量或中毒。不宜使用阿司匹林、赖氨匹林、尼美舒利、安乃近等药物退热。
需要注意的是,复方感冒药中大多包括退热成分:对乙酰氨基酚,若与退热剂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同时服用,会造成退热成分重复使用,可导致药物过量出现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另外部分复方感冒药中含有伪麻黄碱、右美沙芬、氯苯那敏、金刚烷胺等成分,不推荐2岁以下儿童使用。
5.吃过退烧药,体温还是降不下来或反复发热怎么办?
急性期(感染后24-48小时)使用退热药物效果不会特别好,不一定能够让体温完全降至正常,而且药物持续时间一般为4-6h,持续时间结束后,还会再次发热,这个时候部分家长会开始焦虑,“为什么还降不下来?”“怎么又烧了?”。
其实使用退热剂更主要的目的是减轻发热所导致的不适,并不能让体温降至正常,亦不能单纯以发热的程度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如果患儿已经就诊,除发热外精神反应良好,那么我们需要多饮水、温水浴、减少衣物、降低环境温度等方式退热,间隔4-6小时再次口服退热药物。
6.如何正确给发热儿童进行物理降温
体温上升期:宝宝可能手脚冰冷,伴有畏寒、寒战表现,此时不宜物理降温,需适当添加衣物,搓热或者温水浸泡手脚。
体温持续期:宝宝手脚暖和,浑身发热,此时可以开始物理降温,需保持合适的室温,减少衣物,用温水擦拭颈项两侧、腋窝、肘窝、腹股沟等处皮肤,泡温水澡,多喝水。
不推荐:乙醇擦身(由皮肤吸收可导致酒精中毒)、冰水灌肠、冰水擦拭(导致寒战和身体不适)、捂汗(不易散热,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容易出现高热甚至危及生命)
7.儿童感染新冠病毒,需要服用消炎药吗?
感染新冠病毒后的发热为病毒所致,无需使用抗菌药物,明确存在细菌感染的患儿才可以使用抗生素。发热就诊的患儿,医生会开血常规来辅助鉴别感染病原,为炎症性疾病和其他病因提供线索。如发热患儿未能在2-3天内退热,间隔48-72小时或病情变化需监测血常规变化,根据情况加用抗生素,不可擅自乱用。
8.儿童发烧,会烧坏脑子吗?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发热会导致神经系统损伤,流传至今的“发烧烧坏脑子”的说法,其实颠倒了本末,是因为患有脑炎、脑膜炎、脊髓灰质炎等疾病才导致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并不是发热本身。需要注意的是婴幼儿发热容易出现热性惊厥,>15分钟的热性惊厥会导致脑损伤,因此宝宝发热仍需要积极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