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高限,是小儿十分常见的一种症状。正常小儿腋表体温为36℃~37℃(肛表测得的体温比口表高约0.3℃,口表测得的体温比腋表高约0.4℃),腋表如超过37.4℃可认为是发热。随着近几天天气突然转冷,不适应气候变化的部分宝宝们,又开始感冒发烧了。
看着感冒发烧、难受极了的宝宝。最着急上火的,还是家长们!出于对宝宝难受的受不了,以及因感冒导致其他并发症的担心,不少家长就想尽各种法子给宝宝退烧。可是,病急乱投医往往是错误的,比如如下三种所谓的“退烧绝招”,就反而会给宝宝带来伤害!
错误一、打退烧针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退烧针的退烧原理。国内现在用的“退烧针”主要有来比林、安乃近和安痛定三种。
来比林——12岁以下孩子慎用
来比林经人体代谢后会释放阿司匹林,从而起到退热镇痛的作用。但需注意的是,阿司匹林会增加宝宝患瑞氏综合征的风险,特别是患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孩子。而瑞氏综合征一旦发生死亡率很高,所以,无论是口服还是注射,不建议给12岁以下孩子使用阿司匹林类的药物。
安乃近
这个药品大家很熟悉,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安乃近在70年代就已经被国外淘汰了。因为临床证实了它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比如过敏性休克、大疱性表皮松解等等。
安痛定
这是一个复方制剂,里面有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巴比妥三种成分,它含有的氨基比林和亚硫酸钠的结合物其实就是安乃近,因此也不建议给宝宝使用。
除了药物成分导致不良反应,打针造成不良反应的速度也快,因为药品没有经过人体固有的保护屏障直接进入了组织液、血液。所以,不论用哪种药物,建议都要遵守”能口服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的用药原则。
错误二、灌肠退烧
现在不少诊所很喜欢用灌肠这种方式来退烧,因为效果实在不错。但是,灌肠治疗其实就是把液体或药物通过肛门注入肠管,来达到清洁或治疗目的。
不建议给宝宝使用灌肠退烧最主要的原因是,灌肠退烧常用的药物是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和氨基比林、安替比林、赖氨比林、氨酚比林、安痛定等水杨酸类退烧药。这些药物对宝宝是有一定副作用的,而且这些药本来就不是拿来灌肠用的,因此也不建议宝宝使用。有一个例外是,对乙酰氨基酚栓剂是可以纳肛的。
错误三、酒精擦浴
酒精蒸发时会吸走大量热量,酒精擦浴就是利用酒精的这个特性来达到退烧的目的的,但这种方法并不适合宝宝!为什么呢?因为酒精挥发得很快,会使体表迅速降温,孩子可能会全身颤抖,而引起体温的再次升高。
此外,年龄越小的孩子,皮肤薄嫩通透性越强、屏障作用越差,酒精就会通过皮肤被吸收,然后通过肝脏解毒,而宝宝的肝脏发育尚未完善,如果酒精擦浴时间较长、面积较大,宝宝易酒精中毒。
如何应对孩子发烧才正确?
因为看多了网路上的各种案例,很多家长最害怕的是,发烧把宝宝的脑子烧坏。事实上,除了少见的热性惊厥持续状态和中暑,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发烧会烧坏孩子的脑子。相反,体温升高可以抑制入侵人体的病原体的活性,还可以促进人体免疫细胞的产生,增强免疫细胞活性,有助于清除入侵的敌人,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发烧对孩子来说其实是好事。当孩子发烧,家长应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个月以内的宝宝——医院就诊
3个月以内的宝宝,因为孩子还太小,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处理不及时容易使病情变严重,需特别谨慎。只要孩子的体温超过38℃,医院就诊。
3个月以上的宝宝:
如果宝宝的体温在38.5℃以下,精神状态还不错,可先在家观察。家长可以用开窗通风、适当脱减衣物等物理降温的方法来退烧,同时让宝宝多喝水,或者给他喝点淡一些的果汁,或者是口服补液盐。
家长需特别注意的是:给宝宝的衣服要穿轻薄、吸汗的,厚度适宜的。切忌给孩子捂汗,以免孩子体内产生的热量无法有效散发,可导致体温居高不下,甚至造成高热惊厥。
如果孩子的体温超过38.5℃时,或者虽然未到38.5℃,但精神状态较差,有烦躁不安、哭闹等表现,可以给宝宝使用退烧药。服用退烧药后,家长需用心观察,如果在服用退烧药后,2岁以下的孩子仍持续发烧并超过24小时,2岁及2岁以上的孩子持续发烧超过3天,医院就诊。
宝宝退烧食谱
一、米汤
米汤,富含丰富的营养,且利于人体吸收。孩子发烧的时候,我们可以放少许盐巴,不仅比较有味道,而且发烧的时候可能会流汗,食用咸的米汤比较适合。
二、绿豆汤
绿豆汤是清凉下火的饮品。宝宝发烧的时候,很可能是肝火过旺。利用绿豆汤,可以帮助宝宝降火。妈妈们可以将绿豆汤煮烂一点,这样宝宝可以借助食用绿豆填饱肚子,另外还可以利用绿豆汤降火。
三、水果汁
水果中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能帮助宝宝加强营养。不同的水果具有不同的性质,有的水果是属于比较降火的水果,有的水果能够祛痰止咳,有的水果能够将内火。
西瓜汁:可促进毒素的排泄;
鲜梨汁:适于发热伴有咳嗽;
鲜苹果汁:含有维生素C,可中和体内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