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们发了一篇文章《宝宝发烧需要“退热贴”吗?这件小事里面有大学问!》,有很多家长很疑惑,发烧了不退烧,难道不会引起热性惊厥吗?文章有问题:
很多妈妈害怕宝宝发烧,尤其是“高烧”;而比“高烧”更可怕的,是俗称“高热惊厥”的宝宝“烧抽抽”的现象。
比如之前的一条新闻:6岁女童发烧抽搐,宝妈护理不当导致其窒息,幸好孩子得到及时救治:
(截图来自新浪微博)新闻中的小女孩得到及时救治脱离危险,然而我们发现,都别说这位妈妈用的险些引发宝宝窒息的“塞毛巾”极端错误,就是截图中介绍的所谓“科学”处理办法:筷子缠布放入口中防咬伤舌头,也是非常错误的!!!今天我们口袋育儿,就聊聊“热性惊厥”这个事情,到底不退烧会不会引起“热性惊厥?”正确的护理方法是什么?
1|准确的名称
首先我们要纠正一个很多医生都搞错的说法:“高热惊厥”。以前把发热情况下出现的抽搐叫做“高热惊厥”,这是写进教科书的。但现在这个说法不准确了,正确的名称是:热性惊厥(febrileseizureis,简称FS),因为热性惊厥不只在宝宝高烧的时候发生,低烧也可能发生;退烧的时候也可能发生。医院,遇到医生再说“高热惊厥”,说明医生至少在这个知识点没有更新。
这其实也告诉我们,有的宝妈一看宝宝发烧温度比较高了,就着急退烧担心会不会“抽抽”——这其实是没必要纠结的。因为低烧也可能热性惊厥!
2|哪些宝宝容易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容易发生在6个月-5岁的儿童,发生率在3-4%。这个比例其实不低了。另外,热性惊厥有家族倾向,也就是说如果孩子的父母或者兄弟姐妹发生过热性惊厥,那么这个孩子发生热性惊厥的可能性会更高。
更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发生过热性惊厥。那么宝宝下次发生热性惊厥的可能性会骤增:一岁内首次发生热性惊厥的宝宝,再次发生的概率在50%;一岁以上首次发生热性惊厥的宝宝,再次发生的概率在30%。
临床观察发现,疫苗也可能诱发热性惊厥。比如百白破疫苗、肺炎疫苗等等疫苗,可使得热性惊厥的发生率增加万分之三。但是请注意,这个概率风险其实非常低,再加上热性惊厥一般是良性反应;所以疫苗的好处远远大于热性惊厥增高的风险。我们这里不是让大家不打疫苗,而是第一如实告诉大家疫苗确实会小概率增加热性惊厥;第二权衡利弊肯定是打疫苗对宝宝更好!
至于为什么小宝宝容易发生“热性惊厥”,具体的原因还不太清楚,可能是和小宝宝年龄太小,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有关。所以这个问题家长就不用纠结了,没办法的事情,等宝宝大点以后自然不会发生了。
3|会“烧坏脑子”吗?
热性惊厥通常发生在发热开始后的几个小时,孩子可能看起来有些奇怪,之后出现身体僵硬、抽搐、眼睛翻动,然后在短时间内没有反应,他的呼吸可能会受到影响,所以皮肤看起来颜色有些暗,比如脸色发紫。
这些情况看起来非常“吓人”。但请放心,孩子很快便可以恢复正常!热性惊厥发作时间通常持续不到1分钟,并且可能几秒钟就结束了,持续时间长达15分钟的很少见。在24小时内再次发生的可能性也很小。更重要的是,热性惊厥对孩子是无害的,不会引起脑损伤、神经系统、智力损伤或死亡等。
再重复一次,请大家记住这个关键结论:热性惊厥看起来很吓人,但对孩子是无害的。
但是必须要说,有的宝宝出现“热性惊厥”的症状之后,一检查发现脑部发育确实有问题了。比如“癫痫”。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其实是这些宝宝本身有“癫痫”等脑部发育问题,只是以前家长没在意。不是热性惊厥产生了癫痫,而是癫痫表现出和热性惊厥类似的症状了。
那可能有的宝妈又要纠结了:我怎么知道宝宝是“热性惊厥”,还是“癫痫”呢?这其实有两个方式判断。第一,你可以在宝宝第一次热性惊厥之后,做一次脑部检查就能知道;第二,如果宝宝有脑部发育的问题(如癫痫),那么宝宝一般不只出现热性惊厥的类似症状,在平时生活中应该也会有一些异常症状的。
总之如果宝宝平时都好好的,那么发烧突然抽抽,往往就是良性的“热性惊厥”,不需要太担心;医院检查一下,就彻底放心了。
4|退烧药不能预防热性惊厥
很多宝妈害怕孩子发生惊厥,现在也有很多机构一再的教育妈妈:孩子发烧体温不能太高,要避免热性惊厥,所以孩子一发烧就赶紧给吃退烧药物。实际上,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等退烧药,只能帮助降低温度,不能预防热性惊厥的发生。
宝妈的重点不应该放在热性惊厥这件事上,而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