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保健品行业难做,因为营销无道,只图赚钱 [复制链接]

1#
儿童白癜风病的症状 http://www.csjkc.com/tslf/m/996.html

纵观当前与保健品相关的营销模式,无论是直销、会销、电销还是体验营销等,几乎都是一个目的——如何赚钱、多赚钱、赚快钱。为达这一目的,许多营销策略和营销技巧扑面而来,许多营销智慧和营销点子也应运而生。

对此,本无可厚非,不赚钱还做什么营销呢?盈利赚钱才是营销的根本目的。然而,放眼今天的保健品市场,许多营销案例令人汗颜,让人震惊。虚假者有之,夸大者有之,集资诈骗者有之,甚至关乎生命的营销事件层出不穷。

在赚钱的背后,一些保健品企业丧失了最起码的行业道德底线,个别保健品营销人员丧失了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底线。而服务健康,快乐生活的养生指南服务营销方式,正是当前保健品行业,乃至整个健康产业都缺失的——以道德与文化为基础,以服务健康为目的。

保健品营销过程至少要符合社会公正理论,符合自由原则和差异原则。虽然每一个消费者都是根据自己的意志选择产品,但同时也有权获得关于购买产品或服务的各种信息,比如,产品是否安全,是否可靠等。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和维护消费者的这些权利,但是,回头看看有多少企业尽到了应尽的义务?多少人是以损害别人的利益来换取自身利益呢?

举个例子,在保健品营销过程中常会有赠品一说,在会销里的行话叫“评点礼品”,也叫“平点礼品”,意思是消费者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卖了主产品还额外获得若干的赠品,而且赠品的市场价值比主产品的价值还要高!听起来不错,非常划算是不是?重点来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既然产品已经卖出,商家为什么还要送那么多东西呢?是嫌赚钱太多,还是给的增值服务?

实际上平点礼品的价值是销售人员“包装”出来的,之所以叫“平点礼品”是因为赠品包装出来的价格和主产品相当,甚至还远高于主产品,让消费者误解为,即使不要主产品,都是捞了个大便宜。这种夸大、虚假的做法还不算什么,还有把评点礼品“神化”的,有的人声称自己的赠品是某山某地的大师帮开过光的,需要大家把它请回家,能保全家人福寿安康,消费者就此被精神绑架,即使发现产品不值这个钱,也不好退货。为了促进成交,防止退货,保健品行业的“营销大师”都练就了各种邪门功夫。

近年来,营销道德问题层出不穷,请看下面一组媒体报道。

(1)年10·27西安制售假保健品案,打着正规公司的幌子,实际上销售有*、有害保健品。这些假保健品有20余个种类,涉案金额达余万,销售至上海、北京等29省市、余地市,下线达余人。经鉴定,从这些保健品中检验出多种国家明令禁止的有害食品添加剂。

(2)年浙江温州6·15特大系列诈骗案件,将进价为元的蜂胶,卖到了元,讲师宣称“真心舍得买,我就真心舍得送”,陆续对蛇骨油、乌鸡蛋白粉、骨胶原等保健品进行“购返”活动。第一天在讲座现场认购,到旁边的生活体验馆交余款提货,第二天到讲座会场以现金返还。参与活动,不仅钱全部返还回来,还拿到保健品。组办方还组织了一场参观旅游,目的地是蜂胶厂家。在厂里,蜂胶软胶囊的价格“显示”为元一盒。因此,当讲座推出这款蜂胶软胶囊时,价格只有元,很多消费者毫不犹豫地购买了多份。等次日习惯性去退款时,没想到这次真变成了“买一送一”的活动。

(3)年江苏、广东等地都查出假冒安宫牛*丸案件,安宫牛*丸”是一种中成药,常用于高热惊厥、中风昏迷等突发疾病的急救。由于价格不菲,市场上假的“安宫牛*丸”屡禁不止。

(4)年江苏常州东鼎公司,进价8.4元保健品卖元,通过“某基金会”“某爱心工程”赞助“免费旅游”诱老年人上钩,再提供“滴血验癌”服务,最后让老年人心甘情愿的付钱。

(5)年江苏仪征警方破获重大违禁性保健品案,涉及江浙沪余家销售商。“硬中硬”、“老中医补肾丸”、“男人肾宝”等十余种口服性保健品,经检验这些口服性保健品中均含有国家明令禁止添加的西地那非成分。

(6)年湖南大头娃娃事件,婴儿因食用以蛋白固体饮料冒充的婴幼儿奶粉,身体出现湿疹,体重严重下降,头骨畸形酷似“大头娃娃”,还有不停拍头等异常情况。

近些年保健品市场这种无道德的营销案例时有发生,给对方带来痛苦的同时,对自己和社会也造成极坏的影响。我们完全可以预言:一个营销道德沦丧、缺失的企业,不可能有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经济,企业的命运也不会长久。商场如战场,营销“讲”道德,这才是保健品企业营销制胜的法宝。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