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黑木耳中毒后续疾控部门对患者家干木耳浸泡 [复制链接]

1#
刘*连在哪家医院坐诊 http://m.39.net/news/a_9277044.html
sanjiao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浙江在线8月1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李文芳通讯员江歆)黑木耳不知不觉成了“网红”。

近日,浙江金华一家三口吃了浸泡2天的黑木耳出现中*,其中7岁小女孩出现多脏器衰竭,至今还在ICU病房没有脱离危险,引发了大众对到底该不该食用黑木耳的讨论。浙江新闻客户端也进行过详细报道:吃了凉拌黑木耳一家三口中*倒下7岁女孩多脏器衰竭

目前已经确认,一家人中*目标锁定为米酵菌酸。

8月10日,浙江省疾控预防控制中心(下称省疾控)公布了这次确证为米酵菌酸中*事件的详细过程:

步骤一:初步判定

经金华市疾控中心现场调查,结合患者中*症状,省疾控中心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专家高度怀疑为米酵菌酸中*。

步骤二:标本送检

此次送检的中*标本包括患者家中剩余的干黑木耳、中*患者的血液。中*病例相关标本送至浙江省疾控中心理化*理所检测。

步骤三:检测确定

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中*患者血液呈现米酵菌酸阳性,且存在中*的剂量效应关系!即中*的罪魁祸首确实为米酵菌酸,而在剩余的干黑木耳中并没有检测出米酵菌酸!

据介绍,这是国内首次通过实验室确证的米酵菌酸中*事件,且与食用长时间浸泡的黑木耳有关。

那么,米酵菌酸究竟为何方神圣?

米酵菌酸是椰*假单胞菌引起食物中*和死亡的主要*性代谢产物。临床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重者出现*疸、腹水、皮下出血、惊厥、抽搐、血尿、血便等肝脑肾实质性多脏器损害症状。

米酵菌酸已被证明可能存在于变质的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鲜银耳及其它变质淀粉类制品中。现有实验证明正常的干黑木耳中确实不含米酵菌酸。

那么,长时间浸泡是否就会产生米酵菌酸?

关键词:长时间浸泡

网络报道由黑木耳导致中*的案例的确不少。年至今,陕西西安、浙江温州、河北常德、湖南长沙、安徽和辽宁等多地均出现因食用长时间浸泡的黑木耳导致多脏器损伤的中*案例。

我们注意到一个关键词:长时间浸泡!

这个浸泡过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可口鲜美的黑木耳变成了致命的*木耳?

实验室回放

为了证明长时间浸泡的黑木耳到底能否产生米酵菌酸等*素,浙江省疾控中心和金华市疾控中心分别在各自实验室对中*患者家里剩余的干黑木耳开展了浸泡试验,结果显示:

浸泡1天的黑木耳:米酵菌酸未检出!

浸泡2天的黑木耳:米酵菌酸未检出!

浸泡3天的黑木耳:米酵菌酸未检出!

浸泡5天的黑木耳:米酵菌酸未检出!

一些专家认为:患者是吃了长时间浸泡的黑木耳后中*的!

但实验证明:长时间浸泡的黑木耳不会产生*素!!

到底真相是什么?

省疾控中心理化*理所相关专家介绍说,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的食物接触史、中*患者血液检测结果和中*症状,可以明确此次事件确实为米酵菌酸中*,而这个元凶确实存在女孩吃进嘴巴的黑木耳中。

但是,黑木耳也很委屈!通过“涉事”干黑木耳及其长达5天的模拟浸泡试验,可以证明:

“涉事”干制黑木耳不存在*素米酵菌酸污染;

在保持良好卫生环境的情况下,黑木耳浸泡过程中很难产生*素米酵菌酸;

患者食用的导致中*的黑木耳,推断与其家中特定外部环境有关,比如浸泡时周边同时存在过期变质的食物,或浸泡容器未洗涤干净而残留食物残渣,而变质和残留的食物残渣会成为米酵菌酸形成的温床;

由于这种特定的外部环境一般很难被模拟,所以普通消费者家中正常的黑木耳在短时间浸泡过程中产生米酵菌酸的可能性非常低;

分析省内外多次发生的类似中*案例可以发现一个关键词:过长时间浸泡。

因此,当天短时间浸泡的黑木耳基本不会产生导致中*的量。

综上分析,总结为一句话:保持良好卫生环境下的家庭正常浸泡的黑木耳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最后,省疾控中心的贴心建议来了:

1建议每次只短时间浸泡当餐食用量的木耳,不食用浸泡过夜的黑木耳。

2黑木耳浸泡后如发现有异味或手摸感觉有粘液产生,请立即丢弃不可食用。

3保持良好的厨房卫生环境,不留剩饭剩菜,及时洗净餐具,不留食物残渣。

(见习编辑:江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