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卫生保健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防护 [复制链接]

1#

卫生保健

疱疹性咽峡炎及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宣传

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时期主要发生于1~7岁的小儿,尤其是5岁以下,4~7月或夏秋季为发病的高峰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到底如何分辨和预防呢?

让我们来一起认识下

这个手足口病的“近亲”!

什么是疱症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是由肠道病*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夏秋季为高发季,为自限性疾病,同一患儿可因不同型别的病*重复感染多次发病。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由肠道病*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A16型(CoxA16)和肠道病*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都是肠道病*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这对表兄弟在症状和传播途径上极为相似,但又有所不同,一起来看一下吧。

我们先来科普一下:

首先,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都是由肠道病*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

其次,两者除了起疱疹的部位不一样之外,其它特征都是一致的:

1.同为肠道病*所致。

2.突发高热,可达39-41度,部分患儿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呕吐、头痛。

3.夏秋季多发。

4.传染性强,以口腔唾沫、粪便、疱疹液、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

5.5岁以下的孩子是高发人群。

6.5-10天就会自愈,但要继续隔离,期限为自发病之日起2周,或皮疹结痂后7天。

临床表现

疱疹性咽峡炎常表现为急剧发热,偶见高达40℃以上,甚至引起惊厥。热程大都2~4天。年龄较大的患儿可诉咽痛,咽痛重者可影响吞咽。婴幼儿则表现为流涎、拒食、烦躁不安。有时伴头痛、腹痛或肌痛。

手足口病患儿多有发热,一般是中低热,体温不高于38.3℃,发热1~2天就恢复正常。多出现疲倦,食欲不振,流涎,少数可有流涕、咳嗽。咽痛症状比较轻,甚至有的孩子没有咽痛症状。

疹子部位

疱疹性咽峡炎出疹部位为咽部:主要表现为咽部充血,口腔黏膜出现数个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柱,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也可见。

手足口病口腔黏膜出疹表现主要是出现散在粟粒大小的疱疹或溃疡,多位于舌、颊黏膜及硬腭等处,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此外,手足口病还会在手部,足部,臀部等部位出现红色斑丘疹、疱疹。

预后与防治

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强,但大多数为轻型病例,有自限性(1~2周),预后良好;极少数可合并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手足口病患儿大多数预后良好,一周左右能自愈;少数重症患儿可累及神经系统,如出现脑脊髓炎、脑脊髓膜炎,以及心肌炎、肺水肿和循环衰竭等,预后较差,常有后遗症;极少危重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可危及生命。

病原体

这两种疾病都是由多种肠道病*可引起的,两者有所重叠。不同病原体之间无交叉保护作用,故可能会发生反复感染发病的情况。

传播途径

均可经肠道、呼吸道直接接触进行传播,也可通过间接接触被带菌的的飞沫、唾液及破溃的疱疹液污染的手、食品、衣服、玩具等传播。

预防措施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家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

从疾病影响角度来讲,手足口病更严重一些。但两者发生在幼儿身上,家长都是非常揪心的。

一旦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就诊,请医生鉴别。

怎么治疗?

由于咽峡部小泡破溃后形成溃疡,造成进食水困难,保证液体入量难度增加。补充液体的办法有:给孩子喝偏凉的凉奶或水,少量多次,预防脱水,帮助身体康复。

若孩子频繁的高烧、进食少、小便减少、烦躁、抽搐等等说明容易出现并发症(疱疹性咽峡炎绝大部分并发症很少。但单纯的高热也可以引起抽搐),医院输液。

怎么护理?

降温处理:

退热处理是为了增加宝宝的舒适度。可以温水擦浴。禁止酒精擦浴,不推荐冰水擦浴。38.5度或者39度以上建议使用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

提示:疱疹性咽峡炎是病*所致,服用抗生素无效,所以不要用抗生素!

口腔的护理:

可以用温凉开水或淡盐水漱口。溃疡处涂抹鱼肝油等有助于缓解疼痛。

饮食护理:

患病期间,孩子的消化功能减弱,饮食应以流质、易消化为主!以稀饭、米汤、面条为主,餐具要及时消*,可以漱口的孩子,可以每天用淡盐水漱口。

温馨提示

温馨提醒:

应密切观测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肢体抖动、易惊、皮肤温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压等,一旦出现危重信号,需及时就诊或复诊。

-END-

编辑:杨晓艳

图文:郝娜艾欣乐

审核:郭新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