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热惊厥病因与调护兼论紫雪散 [复制链接]

1#

高热惊厥病因与调护兼论紫雪散

高热惊厥是在生活中对于妈妈来说比较揪心的一个问题。

为什么小孩子那么容易高热惊厥,出现抽搐。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发热情况越来越多,而且热度并不是很高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惊厥了。这是为什么呢?那么我们来学习一下高热惊厥的发生和发展及如何调护。

《诸病源候论》

“小儿惊者,由血气不和,热实在内,心神不定,所以发惊,甚者掣缩变成痫。”

“痫者,小儿病也。十岁以上为癫,十岁以下为痫。其发之状,或口眼相引,而目睛上摇,或手足掣纵,或背脊强直,或颈项反折。”

这就是惊痫。类似于现在的高热惊厥。可见古人很早就观察到高热抽搐这个症状。

《诸病源候论》认为是血气不和,热实在里的原因。这个认识是非常准确的!

热实于里,就是小儿高热的状态,导致血气不和,所以出现了抽搐。

《金匮要略》认为高热抽搐属于“痉证”。

“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

身热足寒---很多妈妈有印象吧?

小孩高热的时候,手足容易出现凉,或者本来不是高热,手足一凉跟着就发起高热。

病因是什么呢?

“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

夫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

《金匮要略》认为是发汗太多了,导致痉病。

病因就是发汗太多了----汗出伤津。

这就是为什么我反复强调不用乱用退热的西药。用退热药都是强制出汗,反复使用导致发汗太多,汗出伤津,所以容易抽搐。

从《诸病源候论》到《伤寒杂病论》,我们都看到抽搐的原因无非是两个:一是热实在里,二是发汗太多。

这两个因素都影响到人体的津液。

津液是什么?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

津液有两个功能:一个是温煦卫外,一个是凉润濡养。

当津液表现温煦卫外功能的时候,我们称为阳气;当津液表现凉润濡养功能的时候,我们称为阴气。即津液一元论,也是我们经典经方质朴的津液观。

经方有三观,称为表里观,正邪观,津液观。

以后慢慢给大家讲解,今天涉及到的就是津液观。

前面讲,第一是热实在里,二是发汗太多,那么这两个因素又是如何影响津液的呢?

火热就容易耗竭津液,就好像一大锅水,

下面有大火使劲烧,是不是很快水就干了?

第二是发汗太多,这就很直观了,汗出,带走了人体的津液。

所以,以上两点都是影响津液的重要因素。

反复汗出,就等于强制从这锅水里面舀水出来啊,

下面还有火烧呢,能不很快就干了?

那么结合人体,情况又有不同,就是素体怎么样?也就是这个小孩体质怎么样?

如果是津虚血弱的小孩,发生火证高热的病,那么就更加容易发生抽搐了。

又或有人说,我的小孩平时也挺好的啊,人也壮壮的,能吃能睡,津液也很足,也没怎么吃退热药发汗,怎么就抽搐了呢?

这一般是火太盛,火势太旺,迅速就烧干了津液。这种情况也是有的。

如何调理?

第一:釜底抽薪

这个词很形象了。

下面火太大,怎么办,把柴抽出来,火自然就灭了。

对应经方就是阳明火证,我们用苦寒法+辛寒法。

苦寒直折,辛寒解肌。这种药一般都是偏苦,不好喝。

但是没有办法啊,良药苦口,火证非釜底抽薪不可。

不然迅速就耗竭了津液,突生病变。

第二:养津液而解表

表不解,对于火证而兼有表证,那么就不能用辛温的办法来解表了。

我们经方用辛寒解肌法。

解肌的含义就是养津液而解表。

如何预防高热抽搐?

第一,不要乱用退热药。不然就是过于发汗,导致的高热抽搐,都是妈妈自己造成的。

第二,可以物理降温,缓解热实在里的病机。可以用37度左右温水在腹股沟,腋下,头部,背后擦浴,可以带走热量,缓解热结于里的病机。

第三,及时养胃津。如发热了,就吃点稀粥水,补充胃气。可以适当放少许的盐。

第四,最重要的是早点得到正确的治疗。

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抽搐的原因是什么呢?

高热抽搐属于轻微的局部的循环灌注不足,部分属于水电解质紊乱。

现代医学通过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是可以治疗的,也是补充津液,这个和我们中医是不谋而合的。

但是针对高热的原因,现代医学也有制肘的地方。

如果发热是病*引起,现代医学也没有很好的办法。也是补液维持,对症治疗,吃的抗病*的药。其实效果都不是太好,一般拖几天发热才能好。

如果发热是细菌感染,用广谱的抗生素容易导致肠胃菌群的紊乱,后期容易出现中医说的胃虚。

经方治疗的优势呢?

我最近治疗的发热,基本都是1-2剂退热。

朋友圈里面很多一剂退热的案例。所以有一种朋友圈不但可以点赞,还可以学习。

当然也有复杂的发热,不是一两天可以退下来的。

但是经方不怕发热。可以说在经方三观里面,发热就是一个小疾。也是经方学术的起手法则,基本功。

所以师父曰:《伤寒论》最多见的症状就是""发热",能否心有定宰如理如法的治疗发热是检验一个经方医家的金标准!

师父再曰:夫经方法门,

若已能立竿见影痊愈外感发烧,

则可以纲张目举施治疑难杂病;

若已能得心应手痊愈皮肤顽疾,

则可以进退有度施治肿瘤恶疾!

关于服药

经方治疗高热,我个人经验都是使用成人量,日五服。

1岁以下,每次20-50ml,

2岁-3岁,每次50-80ml一次,

4岁以上,每次80-ml一次。

日五服,每2小时服一次,一天大概服五次。

开全量的药,其实一般是吃2天。第二天退热后日服3次巩固一下。

或者不知小孩能吃多少,所以再捉一剂煎水外洗,辅助药液吸收。

关于外洗

一般可以用煮药后的药渣+一剂新的药一起煮水,(洗澡的水越多越好)水开后煮大概30分钟,倒出来兑水给小孩洗澡,目的是增加皮肤的吸收。多用于5岁以下的小孩。

关于治疗时效

很多妈妈很焦虑,都是想着一吃药就马上好。实际是没有这样的仙丹。

我的经验是让子弹飞一会,服药需要过夜才能看到效果,我们称为:服药过夜。

服药过夜就是让身体恢复,积蓄力量养足津液汗出而解。

这是人体恢复的一个过程,不可强求。

但是过夜是一个非常好的时间窗口,我们需要善于利用这个时间窗口。

关于煮药办法

经方的煮药办法都是不需要浸泡,直接煮。

水量大概3-4碗水(根据所需要服的量的一倍准备,例如需要服5次,每次ml,那么总量需要服ml,煮药的时候就需要放0ml的水)。

大火煮30-40分钟,剩下大概1.5-2碗,然后分2-3次服。

如果是小孩的发热药,可以多放一点水,一剂药当做两天的量,可以5碗水煮2-3碗。

关于忌口

服药如果没有特殊明说,都是忌口凉辣酒茶。

凉:生冷食物。包括凉水,冷的食物,水果等等。

温馨提示:严格执行医嘱有利于病情康复。

关于服药后的一些正常反应

一、呕吐

原因有二:

1.上焦火热,服药后吐而解。这个吐是邪气解的一种方式;

2.药苦,小孩不耐受,所以呕吐。就算呕吐也是服药了,所以不必惊慌,按照日5服的节奏继续就好。

所以火证服药后呕吐是非常正常的。

二、腹泻

很多火证的患者,服苦寒药之后出现腹泻的。

其实热实在里,里证其实已经是一个胃津不足的格局,也就是大便开始干结了。这时候苦寒直折,釜底抽薪,津液就会回到胃中。就会出现腹泻的症状。

例如我们用竹叶石膏汤,都是以清代下,通过大量的石膏(克)和麦冬(48克),来清热润肠针对胃津不足,都会出现腹泻的情况。

所以腹泻不必惊慌,津液回到胃中,热退身凉。

服药改成日3服,慢慢大便就正常了。

高热后的调复

有妈妈说:“小孩高热退后精神蔫蔫的,胃口不好,可以吃什么去补一下?”

我想问下这位急于进补的妈妈,如果你跑了1米,终于到终点了,人是不是摊下了?这时候是不是蔫蔫的?

如果这时候我拉你起来说,走我们去进补一下,你说你什么感觉?

汗出身凉,正是胃津恢复的时候,不可时时惊扰。

若还服药进补,这不是加倍惩罚小孩吗?

这时候最正确的办法就是休息,清淡饮食,不可过劳,扰动胃气。也就是我常说的:饮食清淡,不要出去玩。

真正的进补就是服饵法。

而所谓的补益脾胃的药物,其实都是攻邪的。攻邪就是攻逐体内的邪气。

例如:茯苓,白术等,这些都是攻邪的药。茯苓,白术,都是针对胃中的水饮去的,并不是补虚法。

我说的清淡饮食,喝点稀粥水,正是服饵法。

小孩一个高热,其实就是等于你跑了0米,大耗津液。

所以有小孩一个高热,不及时治疗,迁延下来,瘦一圈。

又有急于进补,等于拉小孩起来继续跑0米,又出现了伤寒所谓的劳复,食复。

这就比较麻烦了。病好了不调养,继续折腾,那就难上加难了。

家中可备之良药

紫雪散,又称为“温病三宝”之一,多得商业的炒作,大家对安宫牛*丸比较熟悉,而且家中有老人的基本常备,以备不时之需。后面商业上面的炒作又说什么惊蛰节气需要人人服一颗安宫牛*丸,这就是谋财害命!

今天从经方的理法上面来分析一下这两个方药。

安宫牛*丸出自《温病条辨》其成分为:

成分

牛*、水牛角浓缩粉、人工麝香、珍珠、朱砂、雄*、*连、*芩、栀子、郁金、冰片。

这个属于苦寒正法,具有清热解*,镇惊开窍的功用。用于热病,邪入心包,神昏谵语;中风昏迷及脑炎、脑膜炎、中*性脑病、脑出血、败血症见上述证候者。所以安宫牛*丸根本不是什么补药,不要因为药物贵就觉得是补药!常服安宫牛*丸,只会苦寒伤胃!而家中小儿如果容易高热惊厥,常备紫雪散就是好事!

紫血散出自《千金方》在法度上来说是苦寒+辛寒法(寒水石、石膏、升麻等),苦寒清热,辛寒解肌,又属于经方的石散法,更加适合高热惊厥的症状。所以家中如果小孩容易高热惊厥可以备用紫雪散,同仁堂有售。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紫雪散

主脚气*遍,内外烦热,口生疮,狂叫走,及解诸石、草、热药*发,卒热*等瘴疫*最良方。

金(一斤)寒水石石膏磁石(各三斤,并碎)

上四味,以水一石煮取四斗,去滓,纳后药。

升麻(一升)玄参(一斤)羚羊角(屑)青木香犀角(屑)沉香(各五两)丁香(四两)甘草(八两,炙)

上八味,?咀,于汁中煮取一斗,去滓,纳硝石四升,朴硝精者四升,于汁中煎取七升,投木器中,朱砂粉三两,麝香粉半两,搅令相得,寒之二日,成于霜雪,紫色。强人服三分匕,服之当利热*,老小以意增减用之,一剂可十年用之。

作者介绍:

主治医师,经典经方传承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师承岭南陈氏针法流派陈秀华教授及经典经方学术带头人许家栋教授。无为针法创始人李闯老师。

运用经典经方针药结合治疗各类内科,妇科,儿科疾病,尤其擅长外感久嗽不愈、反复发热、脾胃虚寒、失眠、慢性疲劳综合征、调经助孕及虚劳亚健康状态调理。

大道甚夷之经方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