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家长必备带宝宝看病的智慧 [复制链接]

1#


  常说“孩子生病像打仗,医院挂号如春运,排队输液像流水线”一旦宝宝生病,每位爱子心切的家长身心倍受煎熬。关于为什么要写这篇博文:我认为父母具备一定的医学常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医患矛盾;学习基础的儿童保健和护理,不仅让孩子健康,家庭减轻经济负担,也可以缓解儿科看病难的压力。


  纠错篇


  错误观点和分析:


  1、输液比吃药康复得更快。


  分析:WHO合理用药的原则是“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绝不静脉注射”。静脉输液是代替或弥补经口液体摄入的不足和作为静脉用药的媒介,其效果除了快速补充体液,由输入的药物成分决定。静脉输液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虽然药效发挥得更快,但如药物有不良反应也会显现得更快、更严重,且因输液本身的操作,也可能导致各种输液反应,比如滴速过快、液体温度过低或存在不溶性微粒,都可能造成血液循环系统的问题。


  正确做法:家长应秉着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挂水的原则,既节约了医疗资源,宝宝也免受不必要的痛苦。


  2、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能提高抵抗力,退烧药有副作用,无论烧多高,只用物理降温。


  分析:发热是人体对感染的一种反应,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当出现略高于正常人体的体温时(37.5℃-38.5℃),人体可表现出更好的抗感染防御机能。但是发烧会让人感觉不适,要尽可能减少不适感,且婴幼儿要防止高热惊厥。


  正确做法:原则上,腋温低于38.5°,物理降温;腋温38.5°以上,物理降温+药物降温,降温同时勿忘补水。


  3、小宝宝容易咳成肺炎,一定要镇咳。


  分析:咳嗽是人体的生理性保护机制,是自行清除呼吸道黏液的唯一办法,婴幼儿咳嗽反射能力较差,痰液不容易排出,如果给予强力止咳,会导致痰液滞留在呼吸道,将加重病情可能引发并发症。


  正确做法:轻微的咳嗽,不主张给小宝宝镇咳,建议多给宝宝拍背有助痰咳出。


  4、感冒初期使用抗生素。


  分析:普通感冒90%以上是病*感染导致的,为自限性疾病,病程约需1周左右。杀病*药物有很强的*性,如非严重病*感染,是不采用杀病*治疗的;抗生素可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但对病*无效。


  正确做法:通常说的感冒药只有缓解和控制症状的作用,如果针对症状用药,最好选用专门针对某一症状的药(如发烧、流涕、鼻塞、咳嗽……)。


  5、腹泻的孩子须禁食,母乳和奶粉都要停掉。


  分析:腹泻时禁食的策略并不科学,尤其对非感染性腹泻的宝宝而言,如实行禁食,可致饥饿状态下肠蠕动增加,反而加重腹泻。


  正确做法:轻度腹泻时可继续进食,特别注意补充液体,预防脱水,腹泻期间可给宝宝选择稀饭、烂面条等相对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高蛋白高脂肪及油腻。小婴儿,轻度腹泻可继续喝母乳或将配方奶稀释;严重腹泻时,位于肠道粘膜上的一种消化奶制品中乳糖的“乳糖酶”会大量遭受破坏,造成乳糖不耐受性腹泻,将进一步加重腹泻,医生会酌情建议是否暂停配方奶粉和母乳,改用不含乳糖的“腹泻奶粉”,一般1-2周后腹泻好转可逐渐转为原有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患儿也可以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添加外源性乳糖酶。


  6、腹泻应立即使用止泻药。


  分析:止泻药只是暂时改善症状,并不能去除病根。原则上讲,止泻药一般只适用于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实际上是人体排*的一个过程。如果感染性腹泻立即止泄,*素会滞留于体内,对病情好转不利,尤其是小婴儿,止泻药抑制了肠道内*素的排出,会加重病情。


  正确做法:查找病因用对药。


  常见现象和改进办法:


  遇到孩子突然生病,医院。


  改进办法:医院,要根据宝宝的整体情况而定(通常看精神和饮食),家长如果无法自行处理或对宝宝的病情拿捏不准的话,医院请医生帮助诊治。人发蔫、呈脱水貌、不明原因的腹痛(小宝宝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哭吵)、喷射性呕吐、便血、疝气不能回纳(2小时内必须就诊)……这些中任何一条都应考虑及时就诊。


  如果发生呼吸急促、脸色青紫、吞咽困难、少尿无尿、嗜睡昏迷等严重情况,医院的途中应在自救的同时尽快联系或医院,在候诊或观察室应紧急联系护士和医生。


  在孩子生病期间,至少跑过2~3家医院或看过2~3个医生。


  改进办法:一般疾病的发展过程会经历四期: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转归期。如果首次就诊是在疾病的前驱期,按照医生指导的护理和用药,不仅病情没有好转反逐渐加重,此时应考虑复诊,届时医生会根据病情的改变更改治疗和用药方案。通常医生会告知你何时复诊,有时需家长根据宝宝整体情况而定。


  在家已经想好的问题,面对医生,就什么都想不起来了,医院的大门之后,才想起来该问医生的问题还没有问。


  改进办法:家长表述得越明确,医生诊疗就越准确,所以,最好能让平时主要负责照顾宝宝生活的人与医生沟通。最好先能在小本子上做简单记录,医生问诊的时候,根据医生提问有一句答一句即可。


  从医院开了一大堆药,回家后发现许多药家里本来就有。医生告诉你回家后怎么给孩子吃药,怎样护理时,当时好像都记全了,可一到家却什么都想不起来。


  改进办法:家长可以主动告知家中的常备药物,如今药物的商品名繁多,如果记不住药物名,最好的方法是将平时常用或者正在使用的药物带给医生看,以便医生决定给你开什么药物,同时要询问医生并记录下服用方法和用量。


  行动篇带宝宝看内科急诊为例


  医院


  
  中国的妈妈普遍忽略为宝宝做日常的观察记录,这一点,日本的妈妈就做得比较好,她们会坚持每天记录下宝宝一天的基本情况,如体温、吃什么、吃多少、外出玩耍时间、穿多少衣服……这样,很容易发现疾病前的征兆。目前我们提倡,妈妈至少在宝宝开始添加辅食时,养成给宝宝做日常饮食记录的习惯。


  无论如何,细心的妈妈还是能通过观察宝宝的吃、喝、拉、撒、睡,来发现宝宝生病前的一些征兆。一些微小变化,有可能就是宝宝生病的信号,比如吃、喝不好,活动减少,睡眠不踏实,精神不好(人打焉)……


  医院,要根据宝宝的整体情况而定,家长如果无法自行处理或对宝宝的病情拿捏不准的话,医院请医生帮助诊治。人发蔫、呈脱水貌、不明原因的腹痛(小宝宝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哭吵)、喷射性呕吐、便血、疝气不能回纳(2小时内必须就诊)……这些中任何一条都应考虑及时就诊。新生儿发烧是相当紧急的情况,应该紧急就医。新生儿及3个月以内的小宝宝如发生以上症状不能自行处理,应迅速就医。如果发生呼吸急促、脸色青紫、吞咽困难、少尿无尿、嗜睡、昏迷等严重情况,医院的途中应在自救的同时尽快联系或医院,在候诊或观察室应紧急联系护士和医生。


  带宝宝就医的注意事项


  医院的准备


  平时应该把必要的东西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随时能出门,必须打包的物品有:门急诊病历手册、住院保险证、尿布、替换的衣物、宝宝吃的喝的。


  如以高烧为主要症状就诊,需备退烧药和退烧贴,医院的同时采取降温措施,以免发生高热惊厥。如以腹泻为主要症状就诊,最好带上孩子刚拉的新鲜大便,如怀疑小便有问题,则带上宝宝的小便,到医院就能及时化验。


  带医院医院,可能候诊还得排个把小时的队,考虑就诊时间长,甚至可带上能安抚情绪的小玩具或小图书,输液或候诊时候宝宝睡觉包的小毯子。


  医院和医生


  大部医院医院,根据医生的职称年龄来选择医生。事实上:白天带宝宝看普通医院的儿科,小病和医院,候诊时间长,候诊室人员繁杂,宝宝容易发生交叉感染,而严重或诊断不明确的疾病,医院、医院,找知名专家。


  夜间医院晚上有儿科值班医生,可以电话询问以下,医院比较保险,医院即使有儿科,也不一定有儿科医生值夜班。


  能找到一位信任的医生给宝宝看病固然是不错的方法,但是急诊的时候医院;医生的职称年龄都是外在标准,儿科医生的耐心、爱心和责任感也很重要。


  挂哪一科的号


  医院,先去预检台,如果宝宝有发烧症状先测体温,导医护士在简单询问本次就诊的主要症状后,会告诉你该挂哪一科的号。接着就去挂号、候诊。


  怎样与医生沟通有利诊治


  医生需要询问家长本次发病,宝宝有哪些症状及发展演变,再根据宝宝当时的体征或化验结果,来设计最佳的诊疗方案。家长表述得越明确,医生诊疗就越准确,所以,最好能让平时主要负责照顾宝宝生活的人与医生沟通。


  许多家长会在测出的腋温上加一定数值来推算宝宝“真正的体温”,实际上这是不需要的,也是不准确的,向医生报告体温,你只需告诉他测得的温度和使用的方法,如“医生,我用耳温枪,测得耳温是38.5℃。”否则会给医生造成混乱。


  以下问题可以在候诊时考虑清楚,最好能在小本子上做简单记录,医生问诊的时候,根据医生提问有一句答一句即可。


  以发烧为主要症状就诊的,医生通常要了解,什么时候开始发烧的,有什么特殊原因引起,烧到多高,持续烧多久,有没有咳嗽、呕吐、腹泻等其他症状,有没有自行用药物或物理降温,是否能缓解……


  以腹泻为主要症状就诊的,医生通常要了解,腹泻起病的急缓,大便的次数和量,大便的性状和颜色,有没有腹痛、呕吐、发热、咳嗽等其他症状,宝宝平时吃什么、吃多少,最近几天吃得如何,是否有不洁饮食,根据宝宝的日常饮食记录分析辅食添加是否存在问题……


  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就诊的,医生通常要了解,什么时候开始咳嗽的,有什么特殊原因引起,咳嗽的程度音色和近期的改变,有没有咳痰、发烧、呼吸困难等其他症状,痰的颜色、性状、量、气味,痰中是否有血……


  此外还要了解生病后宝宝的饮食、睡眠、大小便、体重变化;生医院,做过哪些检查,有哪些治疗,用过哪些药物,效果如何;过去有没有与本次相关的疾病、传染病、外伤手术、过敏等;宝宝的喂养和生长发育情况、是否按时预防接种;甚至出生的胎次、出生体重、有没有难产史;家中是否有类似疾病,家中有无遗传病和传染病史,近期是否有传染病接触史等。


  医生制定最有利于宝宝康复的治疗方案,一般秉着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挂水的原则。家长可以主动告知家中的常备药物,如今药物的商品名繁多,如果记不住药物名,最好的方法是将平时常用或者正在使用的药物带给医生看,以便医生决定给你开什么药物,同时要询问医生并记录下服用方法和用量。


  Po表示口服


  Bid表示2次/天


  Tid表示3次/天


  一般疾病发展过程会经历四期: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转归期,因此通常医生会告知你需要复诊,届时会根据病情的改变更改治疗和用药方案。有时候,何时复诊由家长根据宝宝整体情况而定。


  提醒:


  宝宝生病期间,家长焦躁的情绪对于宝宝的康复是毫无帮助的,应该冷静对待耐心护理。此外,家人更要注意轮流休息,要保证全天有人照顾宝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