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安萍治疗白癜风 https://m.39.net/disease/a_w4v9u8p.html何为“痰湿”
中医脱胎于道,有阴阳一说。而我们的身体就如一个小世界,五脏六腑虽同为器官,但也有属性的区别。那么,有阳自然就有阴,有正自然就有邪。当我们体内的不正之物积累超过一定范围就会产生“痰”。
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痰湿”对人身健康有着如何如何的危害。铺天盖地的小文章和应对方法也充斥着健康话题。然而,大多数人并不清楚“痰湿”究竟是什么?实际上,我们应该叫它“痰”而非“痰湿”。因为“痰”就像一条变色龙,“湿”只是其中一个层面。
“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上指肺部渗出物和呼吸道分泌物,广义上指机体气机郁滞、阳气衰微或情志不畅,不能正常地运化津液,使体液停留积聚,逐步蕴结而成。
从病理上讲,“痰”是由水液代谢失常和气血、脏腑功能失常引发的,进而导致一些痰证或痰病。
水液代谢失常是引发痰证的主要原因。中医认为水液代谢障碍病理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水液不足: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原因导致水液损耗以至于津液不足,例如津伤、阴伤。
另外一类就是水液过剩,水液潴留。这种情况根据发病原理、质地性状及其所在人体部位不同又可分为四类:痰、饮、水(水肿)、湿。其中,湿是弥漫状态,所以早期未发病时不易通过肉眼观察;饮表现为质地清晰淡薄而汇聚于人体特定部位;水表现为质地稀薄犹如清水,汇聚而泛滥于肌表皮下从而引起全身肿胀;最严重的就是痰,水液停聚而凝结,质地稠厚,流布全身各处。
痰随气行,无处不到,而机体五脏六腑、上下内外,以及各个组织器官之中又无不有“气”的存在,所以有很多痰证在临床各科都有存在。凡是无缘无故寒热、眩晕、头痛、呕恶、便秘、女性不孕、眼目昏暗、肢体重痛、皮肤糜烂久久不瘥,小儿惊厥抽搐、失眠、嗜睡、夜游、冠心病、心绞痛、肥胖病、高血脂、中风等都是以痰为主的病。
“痰”产生的病因病机
从中医上讲,能影响人体产生痰瘀的因素可分为三类,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和五毒(怨、恨、恼、嫉烦)。这三类情况造成体内气、血、水液代谢的不畅,导致疾病的产生。若想具体搞清楚病因病机就得从气、血、水的运行中寻找。
气对于“痰”的产生有巨大影响,但是这涉及到非常深刻的中医理论,很难有清晰的思路,所以就不展开讨论了,改为从生活中可控的部分入手。
人体水液代谢平衡有赖于脾气、肺气、肾气以及经络之气等脏腑、经络的正常生理功能来维持。当外邪入侵、精神刺激、饮食不当、体质虚弱等原因促使三脏气化功能或经络之气运行功能失调时,皆可导致水液停聚、泛滥或凝结。具体而言,水肿的形成主要在肾,次在脾、肺;痰、饮主要在脾,次在肾、肺。这其中,饮又关键于脾阳不振,痰的产生主要在脾气虚弱或湿邪困脾,脾失健运。大多数人的痰证都归结于痰、饮,所以多数中医都会在有“痰”象时开一些补益脾气或燥湿健脾的药物治疗。
在传统中医典籍对“痰”的成因中较少提到火邪。古人云“痰即有形之火,火即无形之痰”,它的威力实则惊人,可以直接影响人体水液代谢以产生痰。在古时候,人类由于资源短缺和技术不发达,大多遵循着“日出而起,日落而息”的生活作息,自然环境也较现在明净,食物大多都是植物性蛋白,所以很少有火邪直接导致的“痰”。现如今,人类的物质得到了空前的满足,所以更平添了肆意的物欲。而火邪不仅来源于人体直接外感六淫之火(热),风、寒、暑、湿、燥五邪亦可化火(五气化火),怒、喜、思、悲、恐等情志、精神过度活动亦可化火(五志化火),体质阴虚亦可产生虚火,所以现代社会中因火邪产痰者越来越多。
综上几点,痰产生的病机可以概括为:①脾不健运,升降紊乱,水谷精华失其化正,为之生痰。②肺失肃降,治节无权,津液蕴聚为痰。影响肺失肃降可因外邪侵袭而致,也因为内阴不足,虚火熬煎津液为痰。③肾之开阖不利,聚湿为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