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http://pf.39.net/bdfyy/zjft/161225/5154127.html本文转自:黄石日报
○潘兰香
小时候,我家住在鄂东南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几乎为零。
交通工具这一块,大多靠双脚,运载货物的是冒着黑烟的拖拉机,后来慢慢有了汽车。然而,心中总是对村子对面山脚下轰鸣而过的火车充满了向往,尽管课本也有火车的图片,但纸上的图片有色无声。我不知道动力强劲的火车会奔向怎样未知的远方,我绞尽脑汁也无法想象。因为离得不远,在我有胆量独自外出的年龄,一个人跑到山脚下看火车。发现碎石铺就的轨道上,有一根根整齐排列的枕木和伸向远方的铁轨,火车道两旁是绿油油的庄稼地和错落的村庄。我在火车铁轨上踩着枕木走出好远,一颗心也跟着飘向未知的远方。有时候远远听见火车开过来,看着绿色的巨龙呼啸而过,透过车窗,看见里面坐满了人。那时候的我很羡慕那些能坐上火车的人,让我对火车更加充满了好奇。
第一次坐火车,已经是20世纪90年代了。那年我十八岁,刚开始工作,姐姐在武汉工作,坐火车去武汉,满足了我以前的好奇心和去远方的愿望。从我居住的小城铁山坐上绿皮火车去武汉,那时候的火车是硬座。有时候没有坐票,买的站票,三个小时到达目的地,也不觉得辛苦。远方之外还有更远的地方,一颗心虽小,总装着那无限的远方。
记得有一年去南昌,在一个叫向塘的小站,登上了开往湖南的火车。炎热的夏天,闷热的车厢,混杂的气味,嘈杂的方言,拥挤的人群,那一次我真正体会了绿皮火车的真正味道。到达湘西的新化,火车将我带到陌生的远方,谈不上多少诗意。后来也多次坐绿皮火车。前些年流行一首歌:《坐上火车去拉萨》,听着女歌手动情的吟唱,我想,这去拉萨的火车也是绿皮火车吧!
记得第一次去成都,21个小时的火车,后来又去过好几次成都,火车提速了,16个小时,有时候是硬座,有时候是卧铺,但火车上的条件和运行速度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提升。也特别难忘在去成都的某一次,夜里11点被广播吵醒,车上有个1岁的婴儿高热惊厥,寻求医务人员的帮助,那一次我秉持着一名资深儿科护士的专业能力,解决了那名哭泣的母亲的燃眉之急。当时我也没想过我的行为是否合规合法,也从没想过坐火车也会碰上电视电影里的桥段。
现在,去看心仪的风景或是牵念着的人,坐火车十分方便。想当初,从窗口排队买票,到后来的电话订票,再到后来的电脑网上购票,以至现在的手机APP上购票,不管购票的方式如何改变,坐上火车去远方,心灵与身体同行,是件十分惬意的事。只是已经很少坐绿皮火车了,高铁动车的舒适与快捷成了我的首选。偶尔想起来,竟然有一种深切的怀念。
记得在《平凡的世界》里,少平告诉晓霞:总有一天,我迟早要扒着火车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晓霞站在铁轨上,给少平念了一首普希金的诗:我们原是自由飞翔的鸟/飞去吧/飞到那乌云背后明媚的山峦/飞到那里/到那蓝色的海角/只有风在欢舞/还有我相伴。
曾经的我,何尝不是希望如此?总是迫不及待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总是对那些陌生的城市、遥远的山河充满了憧憬,远方如万花筒般的变幻,足以消弭漫漫旅途的乏味与疲倦。
后来,我的儿子入职武汉铁路局,跑过东线西线,也是绿皮火车,幼时他没坐过的绿皮火车,现在他居然以另一种方式经常乘坐。我没问过他的感受,也无须问,工作与旅行完全是不同的心境,只祝愿他,行程万里,出入平安!
如今我明白,人生就是一列出发的火车,即使返回,已不是当初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