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初期治疗 https://m.39.net/disease/a_9106119.html孩子发烧后,很多大人喜欢给孩子多盖被子,觉得捂出汗孩子就可以退烧。其实,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误理解。这种退烧方式不仅不能退烧,反而对孩子有致命的风险。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发烧的机制,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体温上升期。人天然拥有一种体温调节机制,叫做“体温调定点”机制,维持人体的体温在37℃左右。当我们受到病菌等致热原刺激时,人体就会通过调高体温调定点来对抗病菌。这时候,孩子的体温是持续升温的。但是因为冷热感觉神经受到刺激,会觉得寒冷,并伴有手脚冰凉、打寒战的情况。
第二阶段:高热持续期。体温达到人体体温调定点的温度,寒战停止、四肢转暖,体温不再往上升。
第三阶段:体温下降期。如果疾病好转或者吃了退烧药,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往下调了,多余的热量会通过出汗的方式排出来。
传统观念上说的发烧要捂,主要是基于第一阶段打冷战的经验。实际上,因为小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等家长发现时,往往已经到了第二阶段,高热持续期,在这个时期是万万不能捂的。因为此时孩子的体温调节能力弱,在发烧加捂热的状态下,不仅无法出汗排热,反而会因为不能散热导致热量在体内堆积,出现41℃以上的超高热。
而且,一部分孩子甚至可能会因为温度过高而导致脱水或高热惊厥,1岁以内的孩子更有“捂热综合症”的危险,具体表现为缺氧、脱水、抽搐、昏迷,最后呼吸循环衰竭,甚至致死。临床研究数据显示,捂热综合症占新生儿疾病构成的30%~65%,死亡率高达16%~21%!
所以,捂出汗就退烧是个因果颠倒的结论:实际上是我们的免疫系统战胜病菌,在退烧的过程中出的汗,而不是捂出了汗才退的烧。
正确的应对方式,我们在此引用了美国儿科学会(AAP)的处理意见,共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多补充水分。
发烧时,人体内水分的消耗更快,必须及时补充水分,小孩不爱喝水也可以补充水果煮的水或稀释的果汁,防止脱水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第二,不盲目捂汗。
体温上升期可以适当保暖,饮用热水,用热水泡手泡脚,不要用冰袋降温。体温升起来以后,不要捂!要及时散热,如少穿衣服、温水擦拭、增加室内空气流通、适当降低室内温度等。
第三,注意退烧药的用法。
一般体温到38.5度以上才考虑用退烧药。布洛芬和对乙酰胺基酚都是对儿童来说相对安全的,布洛芬只能用于6个月以上的孩子,对乙酰胺基酚可用于3个月以上的孩子。
第四,长时间高热不退都应及时就医。
如果2岁以下的孩子发烧超过24小时,2岁以上孩子发烧超过72小时,情况不见好转,就应该去看医生。
看到这里,相信家长们对孩子发热已经有了一个全面细致地了解。希望大家再次遇到孩子发热时,能先稳住自己,在采取物理降温的同时,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