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健康科普娃儿发烧惊厥了,科学应对别慌 [复制链接]

1#

惊厥俗称“抽筋”、“抽风”、“惊风”,也称抽搐。“发烧”一般指“发热”。部分孩子发热时常常会出其不意地突发惊厥,面对突如其来的可怕场面,家长们往往因紧张而慌乱施救。近段时间,医院靖州院区儿科收治多例因发热出现抽搐的孩子,家人对孩子的施救措施令人唏嘘。

案例一:2岁的童童平日多由爷爷奶奶看护,一天清早,童童出现了发烧迹象,精神尚好,于玩耍中突然出现了双眼上翻、面色口唇青紫、手脚一阵阵抽动,呼之不应,从未见过如此阵势的爷爷奶奶不知所措,回想起平日在电视中见过的急救场面,爷爷立即对童童进行胸部按压,约2分钟左右时童童终于停止了抽搐,面色口唇转红润,随即在邻居的帮助下紧急将童童送到了医院靖州院区儿科,当时童童神志已恢复正常,可下地行走,爷爷仍显惊恐的告诉医生童童1小时前被他用胸部按压救了过来。

案例二:4岁的蕊蕊,自1岁起出现过3次惊厥,每次均发生于感冒发烧时,医院就诊,经头部CT及脑电图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家人着实不解。10天前蕊蕊又出现了发热,并再次出现惊厥发作,爷爷听人说娃儿发烧出现“抽风”,是因为体内积存“毒素”,面对蕊蕊吓人的惊厥表现,爷爷立即用剪刀在蕊蕊的两个耳垂部位剪出两道小口以放出“毒素”,同时在蕊蕊的颈胸背部进行“刮痧”驱除毒素,蕊蕊的抽搐表现持续约3分钟后缓解。随医院,只见蕊蕊的耳垂伤口部位布满血痂,颈胸背部皮肤见多处片状紫红色瘀斑,爷爷的衣服和双手也粘着血迹。

案例三:前不久看到一则新闻,浙江某地一2岁的孩子发烧时突发惊厥,喉咙像是被堵住了般,发出呼噜呼噜的声响,面色、口唇青紫,孩子父亲见状,连忙把手伸进孩子的喉咙里抠,没曾想,几分钟过后,孩子症状不仅没有好转,反而一动不动,吓得父亲赶忙将孩子紧急送医。遗憾的是,医生虽经全力抢救,可终究无力回天,可怜的父亲将为这个致命动作悔恨终生。

今天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佘远凤跟大家一起聊聊儿童热性惊厥那些事儿。

热性惊厥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之一。惊厥发作时,错误的处理方法比惊厥本身更可怕,甚至会直接威胁孩子的生命。

热性惊厥具有哪些特点

1.热性惊厥分为:单纯性、复杂性(如上图);

2.70%发生于急性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初期,以病毒感染最多见;

3.惊厥多在体温突然升高时发作,体温多在38°C以上,体温越高惊厥发作的几率越高;

4.热性惊厥发作形式主要表现为全身性抽搐伴意识障碍,持续时间很少超过10分钟,一般持续25分钟,惊厥停止后意识很快恢复,发作后无异常神经系统体征。部分复杂性热性惊厥发作时间较长,一次病程中常有多次发作。

5.热性惊厥发作时,孩子只是一过性大脑功能紊乱,并没有发生器质性病变,95%以上预后良好,不会遗留智力低下、脑瘫等后遗症,复杂性热性惊厥少数可转变为癫痫。

孩子惊厥,家庭急救“三原则”

热性惊厥风险主要可能发生窒息。尽管热性惊厥发作的场面比较吓人,但热性惊厥本身并没有那么可怕,家长一定要保持冷静。大部分的单纯性热性惊厥发作时间不超过5分钟,一般不需要特别药物干预。

1.保持镇静

孩子一旦出现惊厥,家长要保持镇静,不要过分紧张。移走孩子周围容易发生危险的物品,如锐器、玻璃、石头等。

2.防止误吸

惊厥发作时将孩子躺平,迅速解开衣领、腰带、保持侧卧,以便让口中唾液、呕吐物顺着口角流出,即可防止吸入气管致吸入性肺炎,也可防止舌后坠,堵住气道,引起窒息;用柔软的物体如衣服等垫在患儿头下。这样让孩子安静、安全的抽一会儿,待抽搐结束。

3.积极退热

对于高热的孩子及时采取退热措施,如体温大于38.5℃,待惊厥停止后及时予以退热处理。有研究显示退热药物并不能预防热性惊厥的发生,多不主张物理降温,退热的作用主要在于增加孩子舒适度。

切记:如果孩子惊厥发作超过5分钟,发作结束后持续意识不清,或者24小时之内反复发作,要及时拨打医院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导致惊厥的其他各种病因,如癫痫、颅内感染、中毒性脑病等,以免延误病情。

孩子惊厥发作时,牢记“四不要”

1.不要使用外力强行制止惊厥发作

如强力按压四肢企图制止抽搐,则有可能引发骨折等二次意外伤害。

2.不要进行穴位的按压刺激

在孩子抽搐时,多数家长会采用掐人中、虎口、百会、涌泉等穴位企图缓解抽搐。据新的研究显示这些按压刺激并不能终止抽搐的发作,有时还可能会因为强烈的疼痛刺激,使发作延长。

3.不要往嘴里塞任何东西

在抽搐时不要往孩子嘴里塞任何东西,包括毛巾、筷子、纸巾等,也不要往孩子嘴里塞药物或喂水。孩子当时虽然牙关紧闭,一般不会咬伤舌头,如果强行撬开牙齿往嘴里塞东西,反而会造成二次损伤和引发窒息风险。

4.不要急于心肺复苏

大部分惊厥孩子心跳是存在的,只是有些孩子在突发抽搐时呼吸会暂停。对于正在发作惊厥的孩子来说,心肺复苏可能会导致肋骨骨折、肺水肿、肺出血等意外伤害的发生。

总之,如果孩子“烧抽了”,家长们切记不可手忙脚乱,掌握正确的处理办法,保持冷静,科学施救。

通讯员:佘远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